- a
根据嘉祥县长城石雕厂的实地考察,早期佛塔上的佛教人物刻画得较为写实,天王的战袍褶皱、服装花纹以及力士手臂、腿部的肌肉结构都很逼真。浮雕制作雕凿细腻,在注重整体气势、力度把握的同时,对每一个细节给予尽情的刻画,虽然人物造型高大,但比例协调,结构准确,表情与动作自然协调。
后期在中原地区建造的石雕佛塔,其上的人物刻画较为粗放,细部表现较差,给人一种粗犷、豪放之感,于柔韧中富有刚劲之气。总的说来,早期佛塔上的造像艺术雕刻手法细腻、工整、写实,佛像均显得雄健豪迈,具有力度和气势,给人以浓郁的阳刚之美。后期佛塔上的人物形象则略显粗糙,刻画手法简洁,不如早期佛塔上的造像细腻写实,因而显得凝练、概括。
中原地区石塔上的乐伎雕刻体现出定型化和程式化倾向,不同佛塔上的乐伎
穿戴以及所持乐器、演奏姿态都非常相似。.如独乐寺塔、云居寺塔、庆华寺花塔上的乐伎多肩饰长飘带,下着长裙,腰系同心结。所持乐器也有共性,都有筝、拍板、排箫和曲颈琵琶乐器,而且演奏姿势也相仿,这种定型化的人物造型有利于大批制造,从而迎合佛塔的大量兴建。
三、石雕佛塔装饰题材方面
早期石雕佛塔上的人物造型都为佛教人物,发展到中原地区,佛塔上的造像在题材上添加了新的内容,在表现方式上有了新的转变,出现了许多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普通劳动人民形象,在人物刻画上着意表达深刻的心理和个性特征。如万佛堂花塔的假门旁边雕刻一位侍者,正在用手推开门扇向外张望,其造型生动有趣。
万佛堂花塔西北面的假窗上端,有一组浮雕像,刻画的是一匹低着头行走的马,万佛堂花塔人物浮雌在马的后边跟着一位孩童,他的肩上扛着一个包袱。孩童的身后跟着一位老者,老者的肩上扛着一根棍儿,在棍儿的头上挑着二个篓子。这种反映普通劳动人民的题材,说明了中原石雕佛塔装饰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,佛塔造像具有世俗化倾向。
其他人阅读了:
石雕牌坊的精湛工艺赏析
- 我的微信
-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
- 我的微信公众号
-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
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